苦楝


‧中文名稱: 苦楝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‧英文名稱: China Tree、China Berry
‧學名: Melia azedarach Linn.
‧科名: 楝科(Meliaceae)楝屬(Melia)
‧別名: 苦苓、楝樹、楝、金鈴子、紫花樹、森樹、川楝子、翠樹、旃檀、Baaaran(泰雅)、Bagasu(排灣)
‧原產地: 日本、中國、印度、琉球和台灣本島。

‧分佈:
苦楝分布遍生於台灣平地及中低海拔丘陵,最高可達 500 公尺處,甚為普遍。有時亦栽植為行道樹或座為庭園樹用。

‧用途: 1.庭園栽培:春天開花,花具香味,是優良的庭園植栽。2.木材是優良的家具及裝潢的材料。3.藥用:性味:皮、果實:苦、寒,有小毒。效用:樹皮或幹皮:清熱,燥濕,殺蟲。治蛔蟲,蟲積腹痛,疥癬搔癢;果實:舒肝行氣,止痛,殺蟲。治脘腹脹痛,疝氣,蟲積腹痛,傷寒;葉:清熱燥濕,殺蟲止癢,行氣止痛。治跌打,疔瘡,濕疹瘙癢,瘡癬疥癩,蛇蟲咬傷,滴蟲性陰道炎,疝氣疼痛;花:清熱袪濕,殺蟲,止癢。治熱痱,頭癬。

‧莖:
高可達 15 公尺以上,徑 50~80 公分;樹幹通直,樹皮暗褐色或灰褐色,有深刻不規則深縱裂紋,皮孔不顯著,常有樹脂凝結在枝幹上。

‧葉: 葉序大葉互生小羽片對生;2~3 回奇數羽狀複葉,無托葉,長 40~85 公分,羽片 3 或 枚,對生或互生;小葉每邊 2~3 枚,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,長 3~5 公分,寬 1.5~2 公分,先端銳尖或漸尖,歪基,基部楔形或略鈍,膜質,邊緣呈銳鋸齒或有齒裂,幼時在葉脈處光滑或有柔毛;葉兩面平滑,中肋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隆起,側脈每邊 9~10 枚,不顯著。

‧花: 花多數,淡紫色,甚開張,花冠徑 1.4~1.8 公分,腋生,屬圓錐花序;花序長 15~25 公分,有毛茸;花萼短,五裂,裂片三角形,長 0.3~0.5 公分,先端銳尖,外面有毛茸;花瓣五枚,少數亦有 6 枚者,離生,覆瓦狀排列,長橢圓狀披針形,長 1~1.3 公分,寬 0.3~0.4 公分,先端鈍,擴展,雄蕊筒紫黑色,與花瓣同長;花蕊 10,子房著生於短的花盤上,5~6 室,每室內含胚珠 2 枚,花柱短,藏於雄蕊筒內,柱頭頭狀;春天開花;花具香味。

‧果實: 果實呈核果狀,橢圓形,徑 1~1.5 公分,成熟時呈黃褐色,鳥雀喜食,尤其是白頭翁。內果皮木質化,變成一堅核,核再分成六室,每室有種子一粒。

‧特性: 落葉喬木,苦楝不畏潮風鹹土,為本土種植物,生長快速,喜高溫,可防風、抗旱,通常用於行道樹、園景樹,台灣高速公路兩旁可見。,適合作為海邊造林的樹種。其材質優良可作家俱,種子可入藥,即為「風鈴子」,主治蟲積、疝痛。根莖樹皮具毒性,可供藥用。其木材味苦,故稱之苦楝,室合作家具,箱櫃尤佳,其葉及果實置於櫥櫃,有防蟲效果,十分天然好用,但其根皮、莖皮有毒,果熟期毒性最大,誤食則嘔吐、腹痛、暈眩、抽搐,以致麻痺而死。民間野史相傳臭頭皇帝朱元璋,在逃避元兵追殺四處流竄時,在一棵苦楝樹下打睏,因正值寒冬枝果飄零,苦楝子打得他直罵:「你這個可憐壞心的東西,你會爛心死過年。」沒想到詛咒全應驗了,每當新歲交替之際,苦楝樹全株呈現枯死的樣子,易腐的中空主幹,應驗了壞心的詛咒。凋零枯萎之景,成了不祥的象徵。

變葉木




‧中文名稱: 變葉木
‧英文名稱: Croton,Golden Spotted Leaf,Variegated Leaf Croton
‧學名: Codiaeum variegatum Blume
Codiaeum variegatum (Linn.) Blume
Codiaeum variegatum (L.) A. Juss.
‧科別: 大戟科 (Euphorbiaceae)變葉木屬(Codiaeum)
‧別名: 變色葉、變異葉、彩葉木、錦葉木、撒金榕、酒金榕(廣西)

‧原產地: 原產澳洲、印度、馬來西亞、爪哇、太平洋群島等熱帶地區。台灣最早於 1872 年由西方傳教士引入種植。

‧分布: 台灣各地廣泛種為園藝美化植栽

‧用途: 1.盆栽,綠籬,庭園配植,道路美化,枝葉還可為插花素材。2.藥用:性味:根、葉:苦、寒,有毒。效用:根、葉:散瘀消腫,清熱理肺。治跌打腫痛,肺熱咳嗽,搗敷梅毒潰瘍;葉汁:瀉下、發汗。

‧莖: 株高可達 3~4 公尺高,樹皮光滑,全株具白色乳汁,有毒。

‧葉: 葉互生,革質,肥厚而平滑,長橢圓形,大波狀緣,葉形葉色富於變化,有黃、紅、紫紅、橙紅、綠、褐黃等,幾乎包括所有的色彩,葉形有狹長、橢圓、螺旋、缺刻等,觀賞價值極高。

‧花: 變葉木屬於雌雄異株的花卉,也就是花分成只有雄蕊的雄花與只有雌蕊的雌花,花由葉間中長出總狀花序,雄花萼片呈覆瓦狀排列,有長花梗;雌花無瓣,近於無梗,子房 3 室,花柱細長。花期 3~7 月,雌雄花序均長自葉腋處。雄花具有多數的雄蕊,呈現球狀;雌花為酒瓶狀,前端為三裂絲狀的柱頭,因為雌雄異株,所以不容易授粉,很難看到她們的果實。

‧果實: 蒴果,成熟時裂成 3 個 2 瓣裂之分果片,果實成熟會轉變成黑褐色,種子白色卵形。

‧特徵: 變葉木清朝末年由英國領事及傳教士引進台灣。常綠灌木,株高可達 3~4 公尺高,全株具白色乳汁,有毒;葉互生,葉形多變,從線形,橢圓形,倒卵形,倒披針形,戟形都有,且葉子可能旋捲,也有子母葉型,葉具多種不同顏色,紅、紫、綠、黃、橙皆有,也因為如此,故本種極富觀賞價值,園藝品種極多,栽植容易。人畜誤食汁液,會腹痛、腹瀉等症狀。

榕樹



‧中文名稱: 榕樹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‧英文名稱: Marabutan,Yongshuh,India Laurel Fig
‧學名: Ficus microcarpa Linn. f.
Ficus microcarpa L. f. var. microcarpa.
‧科名: 桑科(Moraceae)榕屬(Ficus)
‧別名: 榕樹(南越筆記,海南植物志),正榕、榕、鳥松、老公鬚、細葉榕、鳥榕、松仔、松榕、根樹、倒吊榕根、倒生樹、倒生木、不死樹、細葉榕、小葉榕,細葉榕(廣東),萬年青(雲南),Ayazyara'ppu(排灣)
‧原產地: 印度、馬來西亞、澳洲、中國大陸、日本、琉球、台灣
‧分布: 在台灣榕樹是常見的植物

‧用途: 1. 綠蔭、行道樹、庭園美化用:樹姿具觀賞價值,常用於庭植添景或作行道樹,且為台灣第一重要盆景樹種。2. 木材可供製家具、建築、火柴桿、木屐等。3. 枝幹可做為種植木耳的段木。4.藥用:氣生根:苦、澀、平;葉:淡、涼。效用:氣生根:袪風清熱,活血。治感冒,鈍咳,麻疹不透,乳蛾,跌打損傷;葉:清熱利濕,活血散瘀。治咳嗽,痢疾,泄瀉;樹皮:治瀉,疥癬,痔瘡;果實:治癰瘡;樹膠汁:治目翳,目赤,瘰癧,牛皮癬。

‧莖 : 大喬木,高可達 20 公尺以上,徑 60 公分以上,莖幹粗實,樹皮光滑,灰白色,具有多數氣根;全株具白色乳汁,幹多分枝。常有植物附生於其上以爭取陽光。
‧根 : 主根粗壯,常有懸垂的氣生根,可用來幫助呼吸,此氣生根若深入土中,則能逐漸發育成支柱根,可用於支撐整棵樹,也有助於水份養份的吸收。

‧葉 : 單葉,互生,具葉柄,柄長 0.5~1.5 公分;托葉長 1.5~3.5 公分,線狀披針形,無毛或被短柔毛;葉片長 6~12 公分,寬 3~6 公分,倒卵形或橢圓形,葉基楔形,葉尖短尾突,革質或肉質狀紙質,全緣,上表面中肋明顯,表裡兩面具光滑無毛,中肋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隆起,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,背面的顏色略淡,側脈 5~8 對,葉脈是閉鎖葉脈。

‧花 : 雄花、雌花及蟲癭花生長於同一花托內;雄花多數,具柄,花被裂片 3~4,橢圓形至倒披針形,雄蕊 1 枚;蟲癭花具柄,花被裂片 3~5,闊匙形,子房光滑,球形,側生花柱極長,柱頭擴大;雌花無柄,花被裂片 3~5,子房光滑,卵形,花柱纖細,較蟲癭花為長,柱頭尖銳:花期在春、秋兩季。

‧果實: 果實為隱花果,初為綠色被白點,後轉為粉紅,成熟時則為黑紫色,無柄或近似無柄,單生或對生,腋生,徑長 0.5~1.2 公分,倒卵形,無毛;基部苞片 3 片,宿存,被短柔毛。

‧特性: 常綠大喬木,高可達 20 公尺以上,樹皮光滑,全株具白色乳汁;常有懸垂氣生根。葉單一,互生,橢圓至倒卵形,長 6~12 公分,寬 3~6 公分,革質或肉質狀紙質,全緣,兩面光滑。花序是隱頭花序,雄花、雌花及蟲癭花生長於一花托內;雌花花被片深 3~4 裂雄花、雌花及蟲癭花生長於一花托內;子房歪卵形雄花、雌花及蟲癭花生長於一花托內;花柱側生雄花、雌花及蟲癭花生長於一花托內;柱頭細棒狀;雄花花被裂片 3~4 枚雄花、雌花及蟲癭花生長於一花托內;雄蕊 1 枚雄花、雌花及蟲癭花生長於一花托內;無退化子房;蟲癭花與雌花相似。隱花果腋生,成對或單生,球形;內壁上附著有無數的瘦果,瘦果肉質,種子懸垂。徑約 1 公分,無梗,成熟時顏色由綠轉紅褐色。因樹冠寬廣,枝葉濃綠,能容人納蔭;故名為〝榕〞樹。